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是衡量当地营商环境的重要依据。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建之初,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国土、规划和林业三条线,存在职能交叉、申报材料多、流程繁琐等问题。机构改革后,该局按照“简化流程、并联审批、信息共享、公开透明、随时办结”的要求,以“四抓四聚焦”大刀阔斧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合并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将“三车独行”整合成“多车并行”,较大地压缩了办理环节和时限,有效实现了自然资源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迭代升级。
一、以推进自然资源整合为抓手,聚焦顶层设计描绘新蓝图
一是审批权利重新配置。根据部门职责“三定”方案,该局打破原国土、规划和林业三条线的业务壁垒,注重从“一窗受理、后台集成”的维度出发,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为着力点,科学设置行政审批处、用途管制处、土地利用处、项目管理处等处室,分别对应工程审批的受理、规划条件和用地规划许可、用地审批、供地、工程规划许可等。同时,按照人员的业务专长对处室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进行岗位调整,实现力量整合和业务打通,从制度设计上使行政审批工作提质增效,达到了“事合人合心合力合”的机构改革要求。
二是责任分工更加明确。该局成立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的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合力突破、压实责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做好统筹谋划、组织协调、督促落实、信息报送等工作。该局信息中心负责信息化整体谋划,做好推进实施和技术支撑。各业务处室负责业务梳理和数据共享,进一步优流程、减事项、减材料,大力推进工程审批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局办公室、计财处负责后勤和经费保障等,形成了完整的工作“闭环”。
三是“一把手”体验检视问题。常态化开展“一把手”体验“最多跑一次”改革活动,该局主要领导赴一线挑毛病、找堵点、抓整改,不断提升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如在体验跨区域线性工程审批时,该局领导了解到跨区域线性工程涉及到多个县(市)主体,项目立项备案在省或市一级,规划选址、工程审批等事项在市本级,系统录入还存在省市两级交叉录入的现象。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程序倒置的现象,项目未先到窗口统一受理,而业务处室已开展审批流程,最后才到审批处发证。对此,该局领导要求局内设各处室要充分沟通对接,加快整改,积极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
二、以推进自然资源全生命周期监管为抓手,聚焦业务深度融合
一是行政审批业务融合更加高效。按照“简政、规范、协同、高效”的原则,重构原“国土、规划和林业三条线各自为阵的串联”审批模式,形成新的“并联”机制。从过去分属三条线的三个对外办事窗口合并为一个对外窗口,统一由行政审批处受理业务,职能处室再根据《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权力事项调整申请表》中明确的流程类别、承诺时限等要求限时办结并汇总至行政审批处,随后统一由行政审批处将许可要件一次性送达申请人。如建设项目的选址涉及选址意见、用地预审等多个环节,原先是一道手续办完,才能走下一道手续,一个处室办完,转给另外一个处室,现在由审批处受理窗口统一受理,各相关处室分头并进,最终只出具一份选址和用地预审意见书。
二是科学划分行政许可事项类型。为优化行政许可事项审批环节,该局将行政许可事项类型划分为简易审批事项和一般审批事项。简易审批事项是指“一审一核”,即根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审批时限为当场办理。简易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受理(审批处)—审签(相关处室指定人员)—送达(审批处)。一般审批事项是指前台受理,后台办理。根据事项的具体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工作,按承诺时限限期办结。一般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受理(审批处)—初审(相关处室经办人员)—审核(相关处室负责人)—审签(业务分管局领导)—送达(审批处)。
三是权利运行更加规范。该局通过把分散的权力集中行使,再将权力流程化、标准化,建立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改变了以往一个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形,把集中审批带来的集中腐败风险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把审批权力的行使过程转化为依法履职、便企利民的服务过程,推动了权力公正、规范、透明运行,降低了失职渎职和权力寻租风险。
三、以推进核心业务流程再造为抓手,聚焦业务协同模型构建
一是流程再造全面清理审批要件。机构改革之初,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第一时间对原来三个部门的组织现状、业务现状、信息化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共梳理出权力事项338项,涉及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确认、行政裁决、审核转报、联办事项、公共服务事项等内容。此外,根据全省颗粒度事项库的工作要求,又新增细化事项307项,权力事项总数达到645项,总数列市级部门第三。面对权力事项数量多、分类多的特点,该局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为改革原则,以“审批流程再造、无差别受理、数据全面共享”为出发点,按照“一窗受理、后台集成”模式重构审批流程,并出台了《行政许可事项内部流程的通知》,梳理形成了建设项目权力事项流程“一张图”,共4个阶段11环节,实现了权责清晰、流程科学、无缝对接、集成办理、互融互通的改革效果。
二是对标对表“网上办”“掌上办”跑出新速度。通过优化流程、精减材料、缩减时限、提升信息化环境等,该局制定专门的办事指南,统一明确的办事内容、办事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注意事项等要素,提升用户体验,提高办事效率,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截至目前,“网上办、掌上办、跑零次和一证通办”等指标均达100%,即办率达81.5%,时限压缩比率达94.5%,材料电子化率达91%。
三是“多审合一”砸实制度创新。在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后,该局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不破法规破常规”的创新精神,出实招,给“干货”,提效能,不断加快建设用地审批和城乡规划许可的“多审合一”。目前,在材料齐全的基础上,11个工作日(含公示时间)即可办理好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意见,时间同比缩短了一半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审批效率。截至目前,市区共办理金华市警务训练基地工程、金华烈士纪念馆建设项目(一期)、义东高速公路东阳(江北至南市)段项目等3个建设用地审批和城乡规划许可的“多审合一”业务。
四、以推进自然资源数据共享为抓手,聚焦“无证明”城市改革
一是全面梳理摸清证明事项底数。在实践中,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先界定哪些属于“证明材料”,哪些属于“法定材料”,并逐项对照分析、优化完善、明确办理方式。截至目前,共梳理无证明材料事项清单63项,其中直接取消21项,采取个人申报承诺事项3项,数据查询事项3项,部门核验事项36项。
二是严格精简应免尽免证明材料。对照“无证明城市”改革要求,对证明材料按照“六个一律”应免尽免:凡是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凡是开具证明的部门、乡镇(街道)或村(居)无权查证、无法开具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凡是能够通过申请人现有证件、凭证办理的,一律取消;凡是能通过申请人书面承诺等信用管理手段解决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凡是能通过部门间会商核查或实地调查核实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凡是能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大数据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互联共享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
三是数据共享部门核验免交证明。针对不动产登记申请时涉及姓名变更证明、身份证号码变更证明、亲属关系证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证明等4个证明事项,以2016年6月30日户籍改革为节点,通过公安部门核验的方式来实现免交“证明材料”。《死亡证明》可凭火化证件或户口簿登记栏“死亡注销”来替代,两者都缺失的情况下可通过数据查询方式实现免交“证明材料”。截至9月底,金华市无证明办理的服务事项共3.1万余项,真正做到了便民惠民,获得了企业和群众的好评。
参考文献:略
作者: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韦国潭
来源:《浙江国土资源》2019年11期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公开渠道,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最新最全的信息,电子政务智库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抄袭本文至其它渠道者引发的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
福利限时大放送
《数字政府周刊》、《数字政府白皮书2.0》、《第八届(2018)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第四届中国“互联网+政务”50强优秀实践案例评选研究报告》、《首届(2018)中国营商环境评估报告》可通过本公众号及微店在线购买,欢迎订购。微信扫一扫即可购买!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或许您还想看:
请在本微信公众号对话窗口回复:
回复“LHGSZJJ”获取“联合国2019年数字经济报告(中文版)”;
回复“一体化政务”获取“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政策及解读;
回复“MGXXJS”获取“美国联邦政府信息技术现代化报告”;
回复“政务服务中心标准”获取“政务服务中心系列国家标准”;
回复“最多跑一次”获取“浙江省《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
回复“IPWH”获取《开放政府+:IP时代政务公开新格局》PPT完整版;
或者回复您对我们公众号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将努力做到更好!
一网通办核心支撑系统
数字政府2.0操作系统、政务数据体系2.0基础标配、政务服务一体化升级方案。依托"产品+咨询+数据+标准"框架,构建"管治支撑MS、数据标准DM、数据共享DNA、业务协同MAT、组织进化IEP"五大体系,无缝衔接既有业务系统,有效驱动政务服务整体运作:①落脚在“办”,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事项;②综合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据整合与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系统套装,即时落地!长按下方二维码获取
◆ ◆ ◆ ◆ ◆
我能平台
一种新型组织方式。面向组织单元(个体、团体、机构)的一个大众化、开放式、赋能共益的智慧组织构建与深度协作平台,和无边界、有组织的社会化生态,助力组织转型与个体挖潜,引领以人的关系为核心的价值连接与协同创新。
长按二维码扫码体验